2025-05-16 19:30:00

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音乐会

1746972364394791.jpg

2025年5月16日/周五 19:30

中央音乐学院 歌剧音乐厅

 

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

指挥:杰克·希恩

古筝:吉炜

琵琶:兰维薇

笙:王磊

 

曲目

 

李子傲    《隐空暗流》为大型室内乐队而作(2025)                7’30”


史付红 《曼陀罗第二号》为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作(2024)  10’


丽莎·施特雷奇        《苍穹》为大型室内乐队而作                   15’


秦文琛    《大地音诗》为笙、古筝与大型室内乐队而作(2025)         11’



——————中场休息——————

 


贾国平   《时空的涟漪》为笙、琵琶、古筝与室内乐队而作(2017)          14’


马丁·斯莫尔卡        钢琴三重奏《天使的阶梯》 (1986)              30’



乐团介绍 / Introduction



1746963218138457.jpg

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


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是国际上最著名的当代音乐乐团之一,其开放的思想,精湛的表演和敏锐的听觉,致力于艺术诠释和体验空间的扩展。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的演奏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感官体验,他们演绎的音乐里充满新奇、对话和迷惑。乐团1985年由世界著名的瑞士作曲家、指挥家贝艾特·福瑞(Beat Furrer)创立。乐团多年来获得了大量的奖项和荣誉:至今已经为来自四大洲的作曲家的作品举办了约600场全球首演;出版超过90张专辑,是欧洲,美洲和亚洲主要音乐节的一部分,其中参与的音乐节有:萨尔茨堡音乐节,维也纳音乐节,维也纳现代音乐节,荷兰音乐节,鲁赫三年展,达姆施塔特音乐节,多瑙埃辛根音乐节,威尼斯双年展,巴黎秋季音乐节,普罗旺斯艾克斯音乐节,华沙秋季音乐节等。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经常在维也纳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皮埃尔布列兹音乐厅、易北爱乐音乐厅、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米兰斯卡拉剧院、巴黎国家歌剧院、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东京三得利音乐厅、韩国统营音乐厅等最重要的音乐会和歌剧场所演出。在与许多世界顶尖作曲家的合作中,乐团建立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友谊,并与当代最杰出的指挥家合作,包括Sylvain Cambreling, Péter Eötvös, Pablo Heras-Casado, Susanna Mälkki, Ingo Metzmacher, Kent Nagano, Matthias Pintscher, Emilio Pomàrico, Simone Young.

自2009年以来,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的音乐家们在格拉茨音乐大学集体担任教授,开始现当代演奏技法研究生课程,致力于与新一代艺术家分享他们对演奏技术和表现形式的全面掌握。

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由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德国、芬兰、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的25位音乐家组成。从2018/19演出季开始到2022年夏季,巴斯·维格斯接替西尔万·坎布雷林担任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后者作为名誉首席客座指挥一直与该乐团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2024年1月1日起,埃琳娜·施瓦茨和维姆巴伊·卡齐博尼将担任新的驻团指挥。彼得·保罗·凯恩拉斯(Peter Paul Kainrath)自2020年1月1日起担任乐团总监,他同时是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的主席,以及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的总监。

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是维也纳音乐厅的常驻乐团,有着常规的音乐季演出。每年,乐团都会委托作曲家,并举办无数的世界和地区首演。曲目的选择和合奏团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多样性,并与音乐的完美执行相匹配。

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的荣誉合作音乐家包括Georges Aperghis、Sylvain Cambreling、Friedrich Cerha、Barbara Fränzen、Beat Furrer、Georg Friedrich Haas、Lothar Knessl、Bernhard Lang、Olga Neuwirth、Peter Oswald、Enno Poppe、Rebecca Saunders、Salvatore Sciarino.



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音乐家名单

The Members of KLANGFORUM WIEN



478478.jpg

指挥:杰克·希恩


杰克·希恩是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位指挥家兼作曲家。他的音乐涵盖了管弦乐作品、表演以及声音装置艺术,他经常与顶尖的管弦乐队、室内乐团、画廊和艺术家合作,参与音乐会、歌剧演出、委约创作以及跨学科项目。杰克尤其擅长晚期浪漫主义、现代和当代音乐,他对核心曲目的诠释见解独到,备受赞誉。他的音乐在国际上广泛播出,并由包括 The Trilogy Tapes、SN Variations 和 NMC 在内的唱片公司发行。

本季,杰克将在北京现代音乐节上与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进行首次合作,并将重返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苏格兰交响乐团和爱乐乐团以及伦敦小交响乐团。近期亮点包括与卢塞恩音乐节当代乐团、巴塞尔小交响乐团、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等合作。

2024 年,杰克在歌剧院同样游刃有余,与英国巡回歌剧团合作,指挥了斯特拉文斯基《浪子的历程》的新制作。上一季,杰克在皇家歌剧院首次登台,指挥奥利弗·利斯的《最后的日子》世界首演,大获好评,随后又作为客座艺术家重返美国坦格尔伍德音乐中心,指挥乔治·本杰明的《爱与暴力的课程》。

作为一名作曲家,杰克曾受伦敦交响乐团、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苏格兰交响乐团、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伦敦小交响乐团、英国广播公司第三电台、奥尔德堡音乐节、威格莫尔音乐厅和公寓屋等乐团、团体和机构的委托创作音乐会作品,同时还为威尼斯双年展音乐节、斯图加特新声乐家、波尔图塞拉维斯之家和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创作了大型特定场地装置作品。

所获荣誉包括:恩斯特·冯·西门子基金会波西塔诺项目奖(2024年)、PRS 作曲家基金(2021年)、罗瓦蒙特新声音作曲奖(2018年)、皇家爱乐乐团作曲奖(2016年)、皇家北方音乐学院金奖(2012年)以及 BBC 年度青年作曲家奖(2011年)。

杰克是伦敦当代音乐节的策划人之一,也是(LCMF)乐团的联合创始人。他与众多世界顶尖作曲家和艺术家有过合作,曾与托马斯·阿德斯、伊莱恩·米切纳、查雅·切尔诺温以及马修·巴尼和塞里思·温·埃文斯等各界名流携手合作。




256245677.jpg

古筝:吉炜


当代中国杰出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第七届中国金唱片最佳演奏奖、中国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高校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中国文化部“文华奖”优秀导师、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指导教师、央音最高荣誉“金校徽”奖、中国扶贫基金会“温暖爱心形象大使”、全球十大成功华人女性(香港《Jessica》杂志2010年评选)。

备受中外乐坛瞩目的中国民乐演奏家,以精湛的技巧与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获得业内外的赞誉。她曾在国际国内举办音乐会上百场,在重大国事活动中演奏古筝协奏曲。2021年在鸟巢举办的庆祝建党百年“伟大征程”大型文艺演出中演奏唯一器乐作品压轴节目《命运与共》、2022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文艺演出中演奏古筝与交响协奏曲《万水千山总是情》、中法文化年开幕音乐会是演奏古筝协奏曲《渔舟唱晚》、在国家大剧院开幕音乐会上、丹麦皇家音乐会及欧盟、中国建交三十周年音乐会、国家大剧院新年音乐会、新春音乐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奖典礼、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等高规格音乐会及庆典活动中演奏古筝协奏曲。



57686898.jpg

琵琶:兰维薇


琵琶演奏家、室内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委员。长期致力于演奏、推广当代音乐,经她首演的琵琶作品逾百部,代表作有:秦文琛《琵琶辞》《行空》、贾国平《风越苍茫》《清风静响》《碎影》、姚晨《琵琶弹戏》《思凡》、苏潇《莫愁》、文子洋《掬涛映华年》、胡小鸥《火焰•幻觉与本能》等。

她还与俞峰、陈琳、张列、卞祖善、谭盾、刘沙、吴强等指挥合作,同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墨西哥OFUNAM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弦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西安交响乐团、成都交响乐团、江苏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民族乐队学院、南京民族乐团、成都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河南民族乐团等演出琵琶协奏曲。



1746963718901373.jpg

笙:王磊


王磊,笙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乐系管打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中央音乐学院金校徽奖等奖项获得者,师从杨守成教授、林重增教授。

录制出版《孔雀》《西藏的声音——笙新作品演奏专辑》《万里行——笙协奏曲演奏专辑》等六张专辑,编著出版《笙的研究及实用演奏教程》《中国音乐轻松学——笙篇》等多部教材,在《人民音乐》等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创作《笙鼓齐鸣》《远竹》等笙作品,获  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舞台艺术表演)。

组织创建的“和颂笙乐团”,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小型民族乐器组合优秀表演人才(最高奖)。培养的多名学生获“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全国重大音乐赛事最高奖,入选中央音乐学院BOB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曾与中国交响乐团、中芭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苏格兰皇家交响乐团、美国巴德当代乐团、荷兰新乐团、德国 E-MEX 室内乐团、奥地利 WIND 室内乐团等合作,首演《万里行》《大地音诗》《钟笙》《时空的涟漪》《骏骁驰骋》等上百部新作品。



作曲家介绍 / Composers

按节目顺序排列


1746964556379421.jpg

李子傲


青年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会员。师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创院院长叶小纲教授。作品曾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礼赞新时代”全国交响音乐作品展演、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南粤新声”广东音乐新经典工程、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等国家级创作、展演项目。曾获意大利“G·拉奇蒂”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加拿大洛基山音乐比赛作曲家组一等奖、杭州现代音乐节“艺创奖”国际室内歌剧作曲比赛二等奖等国内外作曲比赛奖项。钢琴独奏作品专辑《赶路》由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此外,作为音乐助理,李子傲曾参与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红楼梦》、中国国家话剧院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成都交响乐团交响组曲《一览千年》等国家级、省部级艺术项目。



1746964622739250.jpg

史付红


当代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曾被国家公派至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她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2000年,她在中央音乐学院获得作曲学士学位,并在世界知名作曲家和教授的指导下,分别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作曲博士学位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作曲硕士学位。

史付红的作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奥地利、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加拿大、爱尔兰、墨西哥、日本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广泛上演、发行和播放,备受好评。她不仅是一位充满梦想的音乐创作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位致力于国际交流的“文化使者”,多家中外报纸杂志都对她发表过专访、报道和乐评。她曾与众多中外知名乐团合作,包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交响乐团和香港中乐团等。



576856789589.jpg

丽莎·施特雷奇


丽莎·施特雷奇于 1985 年出生在瑞典的诺拉·拉达。她曾在柏林、斯德哥尔摩、萨尔茨堡、巴黎以及科隆研习作曲与管风琴。当下,她是奥斯陆挪威音乐学院的奖学金获得者。

丽莎已从若干享有盛誉的机构获得委托创作任务,其中涵盖琉森音乐节、柏林爱乐乐团、瑞典广播合唱团、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法国蓬皮度现代乐集、迪奥蒂玛四重奏、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以及静冈音乐厅。她显著地与基里尔·佩特连科、艾伦·吉尔伯特以及马蒂亚斯·平特舍尔开展过合作。

她还为戏剧进行音乐创作,特别是为萨尔茨堡袖珍歌剧节围绕人类的七种感官这一主题进行创作,同时为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亨策《奇迹剧院》创作闭幕场景.她所获的殊荣包括巴黎国际艺术城奖学金、安妮·索菲·穆特基金会管弦乐奖、柏林艺术学院布索尼作曲奖、贝恩德·阿洛伊斯·齐默尔曼奖学金、罗马维拉·马西莫奖、琉森音乐节罗氏青年委托创作奖以及恩斯特·冯·西门子作曲奖。在 2020 年,她成为克劳森 - 西蒙作曲奖的首位获奖者,而在 2021 年,她荣获了瑞典皇家音乐学院颁发的莉拉·克里斯蒂·约翰逊作曲奖。

2018 年,WERGO 时代音乐公司以 CD 形式出版了她的作品。2019 年,KAIROS 公司也做了同样的出版举动。她曾就其音乐举办过研讨会,特别是在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赫尔辛基西贝柳斯学院以及巴黎音乐学院。有关音乐、艺术及其可能性的对话是她尤为关注的议题。


34567478759680.jpg

秦文琛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柏林交响乐团、波恩贝多芬国际音乐节、华沙之秋国际音乐节、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法国国家电台、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众多国内外乐团、音乐节和电台曾委托秦文琛创作,已有一百余支乐团在世界范围广泛上演过他的作品,其中包括法国Intercontemporain 乐团、德国Recherche现代乐团、柏林交响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意大利Antidogma欧洲现代乐团、日本东京城市爱乐乐团、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斯图加特室内交响乐团、瑞士凤凰室内乐团、芬兰赫尔辛基爱乐乐团、波兰华沙爱乐—国家交响乐团以及上海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等等。

主要作品: 《际之响》(2001)、《五月的圣途》(2004)、《对话山水》(2010)、唢呐协奏曲《唤凤》(1996/2010)、笙协奏曲《云川》(2017)等管弦乐作品20余部;《幽歌》系列(1990~)、《合一》(1998/99)、《太阳的影子》系列(1987~)、《唤起记忆的声音》系列(2006~)等室内乐作品40余部以及《向远方 —为中国乐器而作的30首作品集》(2010/11)等等。

秦文琛是国际著名的音乐出版社 Boossey & Hawkes-Sikorski 的签约作曲家,其全部作品由该公司出版并在全球代理。他的唱片由国际NAXOS,KAIROS,NCPA,SONY Music 以及京文唱片公司出版。

秦文琛曾师从朱践耳、许舒亚等先生学习作曲。1998年至2001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由中央音乐学院公派赴德国和Nic.A.Huber 教授学习。



46789679078900.jpg

贾国平


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曾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中央音乐学院金校徽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音乐创作“中国性”研究》首席专家。

 贾国平专注于音乐创作、作曲技术理论研究两大领域。曾接受世界多地音乐节与院团委约创作,作品被众多国内外著名室内乐团和交响乐团在多个国家上演,并由德国Sikorski国际音乐出版社、英国Peters国际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与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曾创办“中国Con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组建北京现代室内乐团,策划并主持“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评论人才培养项目”“碰撞与交汇——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当代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1746964925357373.jpg

马丁·斯莫尔卡


马丁·斯莫尔卡1959年生于布拉格,在表演艺术学院研习作曲,同时师从马雷克·科佩伦特。1983年,斯莫尔卡联合创立了阿戈恩乐团,这是一个专注于演绎当代音乐以及过往先锋作曲家作品的室内乐团。直至1998年,他一直担任该乐团的艺术总监以及预制钢琴演奏者。1996年,斯莫尔卡与彼得·科夫龙共同出版了一本书籍及光盘,题为《图形乐谱与概念/图形乐谱与草图》(捷克语 - 英语)。

除了在作曲方面的艺术活动,斯莫尔卡还作为音乐即兴演奏者登台献艺——1983年至1986年为维齐塔剧院演出,自2002年起再次为其表演;1988/1989年为伊万·维斯科奇尔的《厨房》演出,1994年至2001年为戏剧工作室“纯粹欢乐”演出。他为著名旅捷克中国歌唱家宋凤云领导的乐队编曲并参与演奏,作品收录于光盘《山间商队》(2001年)。他还为戏剧和电影进行创作。自 2003年秋季起,斯莫尔卡在布尔诺的雅纳切克表演艺术学院教授作曲。

斯莫尔卡曾为诸多著名的国际音乐节进行创作,例如华沙之秋音乐节、多瑙艾兴根音乐节、斯图加特“埃克拉特”音乐节、维滕新室内乐音乐节、柏林音乐双年展、慕尼黑“音乐维瓦”音乐节、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以及纽约的乐侃全明星(Bang on a can) 马拉松音乐会。



作品简介 / Program Notes

按节目顺序排列


李子傲《隐空暗流》为大型室内乐队而作(2025)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所依赖的高科技设备在运转的同时也对宇宙观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光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侵袭着夜空,导致地球上适宜进行天文观测的净土日益稀缺。星辰隐匿在无形的迷雾之后,阻碍了人类对浩瀚宇宙的观察与探索。在这片被侵扰的苍穹之下,“真正的黑暗”已成为一种奢侈。《隐空暗流》正是以此为灵感,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及宇宙探索的潜在破坏。


史付红《曼陀罗第二号》为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作 (2024)

在⼀颗沙粒中见⼀个世界,

在⼀朵鲜花中见⼀⽚天空,

在你的掌⼼⾥把握无限,

在⼀个钟点⾥把握⽆穷。


丽莎·施特雷奇 《苍穹》为大型室内乐队而作    

丽莎·施特雷奇:“天空总是一幅画作”。在她的新作品《苍穹》中,丽莎·施特雷奇将声音编织成色彩斑斓的世界,仿佛用画笔在作画。光谱色、技术彩色的和弦一次又一次地断裂,让人想起疫情期间,熟悉的和持续存在的事物被剥夺,而另一个世界,天空就像画作一样,比不断崩塌的现实变得更加重要。该作品由苏黎世新音乐学院(Collegium Novum Zurich)委约创作,并由埃恩斯特·冯·西门斯音乐基金会(Ernst von Siemens Musikstiftung)赞助。


秦文琛 《大地音诗》为笙、古筝与大型室内乐队而作(2025)

改编自同名的室内乐作品。乐曲根据现代诗人纳托(Natuo)的三首短诗而创作。三首短诗分别是:“大地上,孤独的歌者”“大地,灿烂地、直立向天”以及“黎明和黄昏,一棵树的朝圣”。乐曲开始由笙主奏的13响和音,特意选自笙协奏曲《云川》的尾声,表现“大地上,孤独歌者”的诗意。


贾国平《时空的涟漪》为笙、琵琶、古筝与室内乐队而作 (2017)

该作品的创作灵感和音响核心来自“中国天眼” FAST所发现的来自宇宙深处脉冲星的三个信号片段。“中国天眼”(Five Hundred 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英文单词首字母也是构成此曲核心音高材料的来源。 此外,通过笙、琵琶与古筝3件中国民族乐器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吟、猱、绰、注、弹挑、扫拂等极具中国韵味特征的音响贯穿作品,并与西方乐器融为一体共同营造一个独特的音响时空。


马丁·斯莫尔卡 《天使的阶梯》钢琴三重奏(1986)  

“是什么让我对天使感兴趣呢?通常人们所说的天使所具有的无条件的善良和仁慈,以及各种各样的描绘所展现出的优雅——空中那个胖乎乎男孩,还有那个长着翅膀的严肃端庄的女孩。此外,还有这个概念的无限性和无拘无束,它为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天使的阶梯》是一首长达近30分钟的五部分作品。与天使的联系是虚构的、想象出来的,也是从童年记忆中回忆起来的——从马拉斯瓦塔霍拉附近的姆尼谢克走来的那条路,沿着天使阶梯延伸,即使是在正常化时期最黑暗的日子里也是如此。但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音符中有天使的存在,即使是那些经过精心调整、非常精细地偏离了标准音的音符也是如此。